登录 | 注册
中华朱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朱氏论坛 >> 家谱分支 >> 浏览主题 版主
 
 新闻公告   源流古迹   家谱分支   姓氏人物   姓氏企业   芳 名 录   姓氏取名  全部分类
  主 题: 我的先祖--朱书(安徽) 已阅:4292 / 回复:4(楼主)

朱书(1654-1707),名世文,字字绿,又名杜溪,自幼聪颖过人, 10岁能诵许多古典诗文, 20岁即在杜溪和严恭山设立书馆。31岁,结识桐城学派戴名世,结为文字友,几年后选贡入太学,中年游历全国,写下不少作品,文稿现存《朱杜溪先生集》、《游历记存》、《评点东莱博文》等。50多岁登进士,授翰林院庶吉士,编修《佩文韵府》和《渊鉴类涵》。1707年六月十九月病逝于京师。戴名世赞其“才气横绝一世,文章为百世之人”,时人每论及桐城文风,都说“朱书、方苞、戴名世”堪称清代文坛上的三颗明星。

一是“桐城派”的重要开创者之一。朱书与比他大一岁的戴名世偶然相遇于繁昌县江边,一番交谈,高山流水,相见恨晚,遂成莫逆之交。至皖江乡试,又与比他小14岁的方苞相识,二人情同手足。从此,三人你唱我和,开桐城文派一代新风,时人称之为“清初三才子”。朱书的文章,名重一时,有“脱称铅华始见真,萧疏淡宕杜溪文”之誉。朱书出身贫苦,即使身登龙门之后,依然粗衣布履,甘于清贫,为人率真,深得同辈敬重,被称之为“字绿之为人,天下无有出其侧”。朱书卒于1707年,享年54岁,葬于碎石鸡公咀,原墓毁于1958年,现重修。在他去世四年后,其好友戴名世因所刊行的《南山集》中有南明年号而遭劾下狱,两年后以“大逆”罪被杀。这就是清初著名文字狱“南山冤案”。此案牵连数百人,朱书的另一位好友方苞也牵连入狱,后经上书房大臣李光地营救,才得以保命。就是朱书也死后受累,其文集被禁。尽管如此,朱书所著《杜溪文集》、《游历记存》等仍传之后世。

    二是倡导皖江文化第一人。朱书世居宿松,生于潜山,又隶属桐城派,这些经历使朱书的视野更容易遍布古皖大地,并逐渐形成强烈的皖江地域意识。在其倡导皖江文化的纲领性文章《告同郡征纂皖江文献书》一文中,朱书开篇即道:“吾安庆,古皖国也。其岳曰皖山,其渎曰大江,其川曰寻潜,其浸曰雷池,其镇曰大龙。灵秀所钟,扶舆郁积,神明之奥区,人物之渊薮也。”在朱书眼中,皖江文化的地理范围即安庆府六邑,皖江文化即安庆文化。为此,朱书亲撰对联“怀宁猛虎铜城不入潜山去(一作走),宿松白鹤太湖无鱼望江飞”,将安庆府六邑巧妙嵌入对中。更难能可贵的是,早在300多年前,朱书以元末明初的洪武大移民为限,提出了“皖人”和“古皖人”的概念,区分了土著文化(古皖文化)和移民文化,认为正是它们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才形成了皖江文化。这种从地理、人文、历史等角度研究文化的方法,时至今日,依然具有先进性。

    三是参加了《佩文韵府》、《渊鉴类涵》等工具书的编纂。朱书在任翰林院编修期间,被康熙诏入武英殿,参加了当时著名的两部工具书的编纂工作。《佩文韵府》,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韵典,是研究古文时查找词语和典故不可缺少的工具书。全书依韵分为106卷,收10252字,近50条词汇。“佩文”为康熙帝的书斋名之一,“韵府”有韵书之库含义,故命名曰《佩文韵府》。参加编书的共70余人,都是当时优中选优的宿儒,历时八年始成。《渊鉴类涵》是一部类似今天的百科全书,它把散见于各种典籍中同一种事物的资料,分门别类地集中在一起,便于查找。此书由张廷玉父亲张英任总裁,康熙在畅春园的书房有渊鉴斋,他便以此为书命名。这些书的编纂,虽非朱书一人之功,但参予的本身,就是对其才华最好的褒奖。


作者:zhucaizhong (2007/4/2 19:38:43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我的先祖--朱书(安徽) 第 1 楼


加入朱氏宗亲网www.ZhuWeb.cn
加朱氏宗亲群8641434 或17059024   31440864
我叫朱文博

作者:222.180.184.* (2007/5/16 17:06:46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我的先祖--朱书(安徽) 第 2 楼

我有一篇关于朱字绿先生的文章,发表在安徽大学《古籍研究》2007年卷下,有兴趣你可以看看

作者:218.22.43.* (2008/1/22 19:55:37)   回复此贴
  寻找朱书后裔 第 3 楼

朱书,宿松碎石人,朱书墓就在如今的宿松县许岭镇碎石村。这里生活了朱氏的一支,因朱氏宗谱重新编修,欲寻找朱书后裔。。。请问哪部文献对朱书的后裔作过记载?或者说有谁知道朱书的后裔现在生活在哪里?请高人赐教,感激不尽!联系电话:13865122222朱彤

作者:124.112.35.* (2009/7/20 22:37:18)   回复此贴
  寻找朱书后裔 第 4 楼

朱书,宿松碎石人,朱书墓就在如今的宿松县许岭镇碎石村。这里生活了朱氏的一支,因朱氏宗谱重新编修,欲寻找朱书后裔。。。请问哪部文献对朱书的后裔作过记载?或者说有谁知道朱书的后裔现在生活在哪里?请高人赐教,感激不尽!联系电话:13865122222朱彤

作者:124.112.35.* (2009/7/20 22:42:19)   回复此贴
当前总数:4 每页5条 当前1/1页 [1 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23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查看全部(23)位游客 +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朱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585.9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朱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